摩擦焊接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891年,当时美国批准了这种焊接方法的第一个专利。该专利是利用摩擦热来连接钢缆。随后德国、英国、前苏联、日本等国家先后开展了摩擦焊接的生产与应用。我国早在1957年就通过封闭加压原理实验成功了铝-铜摩擦焊。经过50多年的发展,摩擦焊接以其优质、精密、高效、节能的特色,在航空、航天、核能、海洋开发等高技术领域及电力、机械制造、石油钻探、汽车制造等产业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传统的摩擦焊方法的不足之处是,对不能旋转的零部件不能够实施焊接。管体可能有18m那么长,为了使摩擦焊接法能够用于管道焊接,开发出一种新的改型。这种新的改型与传统的摩擦焊接方法的主要区别是:在刚性圆环形成过程中,采用不同的填充材料。焊接圆环被放置在两根管子之间,在轴向压力下旋转焊接圆环,即可产生所需要的摩擦力和与之相关的热量。当两部分组件相互接触时,在旋转的焊接圆环与两根管子之间的摩擦便可使接触区的温度升高,直至达到相互锻接的温度为止。在此瞬间,焊接环的旋转很快停止,轴向压力随之升高到最终的锻接压力。锻接压力可借助爆炸力(液动或气动)来施加。
摩擦焊接钻杆展示
摩擦焊接钻杆(图)
1、将焊接工件近焊接环;
2、使焊接工件与填充环接触,并使焊接环开始旋转;
3、轴向压力开始上升,从而使温度升高,直至达到锻造温度;
4、焊接环停止旋转并施以最后的锻造力。
其中,第二个阶段为干摩擦阶段,此时使焊接组件在最初的低压下开始接触,以清理端面,使之达到预热程度,并在第三个阶段开始之前减小摩擦系数。本阶段需要持续一段时间。因为此时摩擦系数颇大,故需颇大的功率来旋转焊接圆环。
第三阶段压力开始升高,焊接组件之间的摩擦加大。施焊材料变得脆弱并呈现 - 流淌 - 状态,即形成 - 烧化 - 的现象。材料的 - 熔化 - 使污物从焊缝界面上清除掉。,当预先设置的短管到达限定的位置时,本阶段的工作结束,旋转应尽可能快的停止。
第四个阶段即最后一个阶段,压力会上升到足以使焊接组件达到能锻接在一起的程度。由于没有热输入,该阶段可对接合件进行附加的机械加工,以促进显微组织的进一步精细化。可借助液压缸或气动锤冲击管端的方式施加锻造压力。本阶段一旦结束,焊接过程便宣告完成,便可将焊接工件立即拆卸。
常用的摩擦焊接样品破坏性检测项包括:弯曲、拉伸、抗压、金相组织、抗疲劳、硬度、弯曲、剪切、显微摄影等
常用的摩擦焊接样品非破坏性检测项包括:超声波探伤、渗透、泄漏试验、目视检测、表面蚀刻、压力测试、硬度、尺寸等项目。
联系人:郑皓元
手 机:13575743123
邮 箱:3004702581@qq.com
公 司:米6体育app官方下载·(中国)官方网站
地 址:浙江海宁市许巷环园中路32号。